返回首页

马鞭草_苗药名:加洛根别名_性味_功效_主治_附方_参考文献

来源:www.csjiankang.com  时间:2023-05-20 19:43:06    编辑:星星草   浏览:
橙色健康  2023-05-20 19:43:06    编辑:星星草   阅读
汉语拼音
Mabiancao
苗药名
加洛根
苗药拼音
jab lob gheib
别名
uab jab cub蛙加粗(贵州黔南),reib nggidub锐格乌(贵州松桃)马鞭洒,奥向阳
中药材基原
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的全草。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120cm。茎直立,多分枝,四棱形,支、节上具硬毛。叶对生;叶片卵圆形至长椭圆形,长3~8cm,宽1~5cm,基生叶羽状分裂,茎生叶多为3深裂,裂片圆披针形,裂片边缘具粗齿状裂缺,两面被硬毛。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紫蓝色,花间距随花轴生长由密而疏;苞片1,披针形,花萼筒状,先端5齿,被硬毛;花冠唇形,裂片5,类圆形;雄蕊4,不外露;雌蕊1,子房上位。蒴果柱形,成熟时裂开,内存小坚果4。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生于山坡、草地或林边。分布于西南、中南及山西、陕西、甘肃、新疆、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等省区。
栽培与养殖
宜在光照充足、干燥环境栽培。种子繁殖:春、秋季均可播种。条播,按行距30cm开浅沟播种;穴播,按行、株距30cm×15cm开穴播种。苗出齐后,条播的按株距15cm定苗,穴播的每穴留苗2~3株。生长期进行中耕、追肥1~2次。
采收加工
6~9月开花时采收,挖取全草,除净泥土和杂质,晒干。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着生须根多数,土黄色。茎四棱柱形,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有纵沟,具疏毛;质硬,易折断,断面纤维状,中空或留存白色茎髓。叶对生,多残破,两面具毛,灰绿色或棕黄色。花序穗状,花小密排,花瓣棕色;果序穗状,果实稀排,宿萼灰绿色,内有小坚果4,棕色。气微,味微苦。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边形,下表皮细胞不规则波状,均具不定式或不等式气孔。单细胞非腺毛多数,先端尖,基部圆,长160~300μm,基部宽40~60μm。腺毛由4细胞圆头和2细胞柄组成,长80~300μm,直径30μm左右。茎横切面:表皮细胞一列,类圆形,外侧壁增厚,棱处厚壁角质细胞4~6列。内皮层纤维束主要集于四棱各成一大束。韧皮部狭窄,细胞小,排列紧密。木质部较宽,导管、射线、纤维及薄壁细胞均木化。髓部多空隙,宽阔。 理化鉴别 取样品粉末10g,加入等量碳酸钙拌匀,用80%甲醇回流提取2小时,滤过,滤液低温蒸干,残渣用少量乙醇溶解,点于硅胶G板上,以氯仿-乙酸乙酯-异丙醇(1:3:1)展开,以马鞭草苷为对照,展距17cm,喷以GO-din试剂(1%香草醛乙醇溶液和3%高氯酸水溶液,临时等量混合)后,烘烤片刻,斑点呈不同颜色,马鞭草苷斑点显灰棕色。
化学成分
全草含马鞭草苷(verbenalin),戟叶马鞭草苷(hastatoside),鞣质(tannin),挥发油(volatileoils)[1]。根、茎含水苏糖 (stachyose)[2]。叶含腺苷(adenosine),β-胡萝卜素(β-carotene)[2]。
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  马鞭草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1]。
2.凝血作用  从马鞭草中提取的马鞭草苷可促进家兔血凝[1]。
3.镇咳作用  马鞭草水煎剂与马鞭草苷的止咳作用基本一致[1]。
4.消炎止痛作用  马鞭草水、醇提取物能拮抗家兔结合膜滴入芥子油引起的炎症。对电刺激家兔齿髓的疼痛反应有抑制作用,而醇性水溶液的抑制作用更持久[2]。
5.截疟作用  马鞭草针剂在疟疾发作前2~3小时注射,能有效控制症状和使疟原虫变形[2]。
性味
味苦,涩,性冷。入热经。 (1)《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性冷、涩,入热经。” (2)《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性冷,味苦、涩,入热经。”
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利水消肿,截疟。
主治
主治外感发热,湿热黄疸,肝炎,泌尿道感染,水肿,咽喉肿痛,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疟疾,痈肿疮毒,跌打损伤,骨折。 (1)《全国中草药汇编》:“截疟杀虫,利尿消肿,通经散瘀。主治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感冒发烧,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肝炎,肝腹水硬化,肾炎水肿,尿路感染,阴囊肿痛;外用治跌打损伤,疔疮肿毒。” (2)《贵州中药资源》:“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破血消肿,止痛。治外感发热,湿热黄疸,水肿,痢疾,疟疾,白喉,喉痹,淋痛,经闭,癥瘕,痈疮肿毒,牙疳,劳伤腰痛,腹痛,痞块,小便不利,产后胎盘难出,赤白带下。” (3)《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痢,止泻功能。” (4)《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退热,止痛,止痢,化瘀,接骨。主治感冒发热,筋骨疼痛,痢疾,骨折。” (5)《苗族药物集》:“退热,止痛,止痢,化瘀,接骨。”
用法用量
内服:10~30g,煎服。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煎水洗。
注意事项
附方
1.治流行性感冒①银花藤20g,马鞭草15g,板蓝根15g,车前草15g,夏枯草10g,鱼鳅串12g。水煎,日服3次。②虎杖10g,大青叶10g,马鞭草15g,姜、葱为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3剂。 2.治肝炎栀子7颗,马鞭草50g,车前草25g,山栀茶50g,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1~2方选自《贵州中药资源》) 3.治腹痛马鞭草15g,煎水服。(《苗族医药学》) 4.治急性胃肠炎鲜马鞭草60g,鲜鱼腥草30g,洗净,捣烂,加冷开水适量,搅匀后,绞取药汁,服药水,每日2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5.治腰痛马鞭草20g,岩马桑30g,水煎服。(《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6.治筋骨疼痛鲜马鞭草20g,捣烂敷患处。(《苗族医药学》) 7.治黄水疮马鞭草、地蜂子、花椒、龙衣、对嘴泡根各等量,研末外敷。(《贵州草药》)
制剂
金马肝泰:由马蹄金,铁包金,马鞭草,防己,败酱草,仙灵脾等组成。具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活血化瘀功能。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Rimpler H,et al.C A,1979,91:87301z
[2]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等.中国民族药志(第一卷) 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88
药理
[1]同化学成分[2]
[2]《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87
现代临床研究
[1]胡廷溢.新医药学杂志,1977,(1):48
[2]戚忠华.四川中医,1988,(7):39
[3]桂承会.中药通报,1985,(10):35
[4]杨寿光.山东中医杂志,1994,13(12):568
苗药名出处
贵州黔东南地区
参考
《中华本草》苗药卷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