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旁可强_别名:斑螫_功效_性味_主治_附方_参考文献

来源:www.csjiankang.com  时间:2023-05-20 18:36:10    编辑:星星草   浏览:
橙色健康  2023-05-20 18:36:10    编辑:星星草   阅读
一级分类
动物药
二级分类
分类
旁可强
年份
biangh gov gaengh
别名
斑螫
来源
芫菁科昆虫斑螫MylabrissaideFabricius的干燥全虫。
形态特征
体长1.5~3厘米,底黑色,被黑色绒毛。头圆状三角形。复眼大,稍突出,半球形。口器咀嚼式。触角1对,有11节,末端膨大呈棒状。胸腹部由10个体节组成。前却是鞘翅,茸质、底色黑色,每对基础各有1个大黄斑,中央前后各有一黄色波纹状横带,表面黑色部分刻点密集,密生绒毛,黄色部分刻点和绒毛较疏;后翅膜质透明,灰棕色,折合在鞘翅下面。脚3对,有黑色绒毛,前脚和中脚跗节均为5节,后脚跗节则为4节,跗节顶端有2爪。脚关节处能分泌毒液,接触皮肤即起水泡。腹面黑色被黑色长绒毛。
生态分布
生活在豆类的叶上。产于广西各地县市;分布于江西,广东,贵州、云南、台湾等省份。
采集加工
7~8月间于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捕捉时注意防护,以免毒素刺激皮肤黏膜。捕捉后置布袋中沸水烫死,晒干备用。
性味
味辛,性寒。有大毒。
功效
破血散结,攻毒逐瘀。
传统应用
治瘰疬、狂犬咬伤、肝癌、腰腿痛、蛾喉、口服歪斜、血疝便毒、顽癣、神经性皮炎、恶疮、疔毒、疣痣黑子。
用法用量
炒炙研末每用0.03~0.06克入丸、散服,或炮制后用1-2个水煎服;外用浸酒,醋搽或研末,用少许敷于最痛处。
方例
1.疣、痣 旁可强(斑螫)3个,别双(信石)少许,以(糯米)15克,炒黄去米,加大蒜1个,捣烂调匀点患处。
化学成分
含斑螫素1%~1.2%,脂肪12%及树脂,蚁酸,色素等[1]。另报道除含斑螫素0.06%~1.825%外,还含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12的羟基斑蝥素,可能有三种结构[2]。全虫体含磷17.74mg/g,镁5.587mg/g,钙1.558mg/g,其他含微量的铁、铝、锌、铬、锰、镉、锶、铜等元素[3]。
药理
1.抗肿瘤作用  斑蝥素腹腔注射0.7mg/kg~1.25mg/kg对小鼠腹水型肝癌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斑蝥素对网织细胞肉瘤ARS腹水型小鼠亦有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可使其生存时间延长56%左右[1]。在斑蝥素作用下,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出现明显萎缩、退化及胞浆空泡变性。机制研究证明,它与斑蝥素抑制了肝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有关[2]。斑柔蝥素对肉瘤S180、白血病L615、艾氏腹水癌、肉瘤AK、网织细胞肉瘤L2及W256等瘤株则均无抑制作用[3,4]。斑蝥素经结构改造制成的半合成衍生物如羟基斑蝥胺[2,3],甲基斑蝥胺[2],丙烯基斑蝥胺[2],斑蝥素钠[4-6]和去甲斑蝥酸钠[7]等,其抑瘤作用则更为显著,抑瘤谱更广或对正常细胞和瘤细胞的杀伤区别性更大。
2.升高白细胞作用  斑蝥素的各种衍生物均有升高白细胞作用,如去甲斑蝥素或去甲斑蝥酸钠[8]给小鼠或家兔腹腔注射均有明显的升高外周血细胞的作用。其机制前者主要由于刺激骨髓细胞DNA合成所致[9]。后者则可能与缩短白细胞在骨髓成熟、释放时间以及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CFU-S)向粒-单系祖细胞(CFU-GM)分化有关[8]。
3.免疫增强作用  给小鼠隔日腹腔注射斑蝥素(0.75mg/kg和1.5mg/kg)3次,两个剂量组可使脾淋巴细胞产生白介素-2-分别从11±4(μ/ml)增加到52±17(μ/ml)和23±6(μ/ml);巨噬细胞产生白介素-1-分别从7628±1744(dpm)增加到14532±2272(dpm)和11515±2862(dpm)。斑蝥素增强这些细胞因子的产生可能是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10]。
4.抗炎作用  斑蝥素对家兔踝关节炎有明显的消肿作用[11]。
5.抗病毒、抗菌作用  感染新城鸡瘟病毒的病鸡喂饲脂溶性斑蝥素,治活率可达90%以上,而不经治疗的病鸡死亡率达90%~100%[12]。斑蝥1:4水浸剂体外可抑制堇色毛癣菌等13种致病皮肤真菌[13]。在体外有杀死丝虫幼虫的作用[1]。
6.促雌激素样作用  雌兔灌服斑蝥素每日1~20mg,20~45d可见尿中雌激素与黄体酮增加,该作用与剂量成正比[14]。但有报道用不完纯的斑蝥素有一定的雌激素样作用,而完全纯的则无此作用[15]。
7.局部刺激作用  斑蝥素可刺激人和动物皮肤发红起泡[16]。
8.体内过程  给腹水型肝癌小鼠腹腔注射或灌胃3H-斑蝥素后1h,血中浓度达高峰。腹腔注射比灌胃吸收快,消除也较迅速。体内分布以胆汁及肠胃内容物中浓度最高,肝、肾及肿瘤组织中次之,主要由肾排泄[1]。斑蝥及其衍生物斑蝥酸钠的代谢亦有报道[4-6]。
9.毒性  小鼠灌胃给药LD50,斑蝥是液为131.8mg/kg,水煎剂为457.1mg/kg[17]。斑蝥素毒辣性较大,其腹腔给药的小鼠LD50为1.71mg/kg[1]。而其衍生物毒性均有所减少,如斑蝥酸钠小鼠静脉注射LD50为2.67mg/kg±0.22mg/kg;腹腔注射为3.4mg/kg±0.26mg/kg[2,5]。羟基斑蝥胺和甲基斑蝥胺毒性更小,静脉注射LD50(小鼠)分别为1037mg/kg[18]和375.2mg/kg[19]。亚急性毒性实验证明,肾脏对斑蝥素和斑蝥酸钠很敏感,无论灌胃或腹腔注射给药均可引起肾脏功能障碍。犬口服斑蝥素1mg/kg后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及血清非蛋白氮升高。肾脏病理切片检查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中毒犬和小鼠还有肝细胞浊肿、坏死及脂肪变,心肌浊肿及肺郁血等改变[20]。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去甲斑蝥素(0.025g/L、0.05g/L及0.2g/L)0.5ml/10g,每日2次,共2d,光学显微镜下中剂量和大剂量组小鼠肝细胞有颗粒变性、水样变性及脂肪变性。在电子显微镜下,变性肝组织的粗面内质网核蛋白体脱离内质网膜而分散于细胞浆中,内质网失去正常的平行结构,断裂成许多分散小囊。多数线粒体呈不同程度的肿胀,基质颗粒减少,病变严重时可见线粒体内层膜或外层膜断裂,或高度肿大的线粒体形成巨大的空腔状。去甲斑蝥素引起的肝损伤非常相似于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伤[21]。斑蝥酸钠1mg/kg每日腹腔注射,连续7d出现肾曲小管上皮细胞轻度疏松样改变,腔内有大量粉染积液;肝和肺亦有轻度病变[6]。羟基斑蝥胺和甲基斑蝥胺的慢性毒性反应较轻,除大剂量(320mg/kg)对泌尿系统有一定刺激反应,对其他系统无明显影响,与斑蝥素比较,毒性明显较小[18,19]。人口服斑蝥的中毒量为1g,致死量约为3g。口服斑蝥急性中毒表现为消化、泌尿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引起口腔黏膜发生水泡及溃疡、恶心、呕吐、腹绞痛、便血,出现血尿、尿频、尿道烧灼感和排尿困难,并有头痛、头晕、视物不清、高热、休克等症状[22]。斑蝥素口服对人的致死量为30mg;按千克体重计算犬和猫的致死量为人的2.5倍;兔为人的4倍,而刺猬为人的3000倍[20]。
出处
中国瑶药学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