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灵芝_苗药名:基倒陆别名_性味_功效_主治_附方_参考文献

来源:www.csjiankang.com  时间:2023-05-20 19:43:10    编辑:星星草   浏览:
橙色健康  2023-05-20 19:43:10    编辑:星星草   阅读
汉语拼音
Lingzhi
苗药名
基倒陆
苗药拼音
jib det lul
别名
linx zid灵芝(贵州松桃),jenb lait敬奶(贵州毕节)赤芝,丹兰,灵芝草,潮红灵芝,菌灵芝
中药材基原
为多孔菌科植物赤芝的子实体。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赤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 一年生菌类植物。菌盖木栓质,有柄,半圆形至肾形,罕见圆形,直径10~20cm盖肉厚1.5~2cm,柄长,侧生,唯菌盖皮壳黄色至红褐色,菌柄紫褐色,有光泽,表面有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菌肉近白色至淡褐色;菌管硬,管口初期白色,后期褐色。孢子褐色,卵形,内壁具显著小疣。 生于栎及其他阔叶树的木桩旁。分布于河北、山东、山西、四川、江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省区。
栽培与养殖
灵芝为腐生菌,由于可寄生在活树上,故又称兼性寄生菌。生长温度为3~40℃范围,以26~28℃最佳。在基质含水量接近200%、空气相对湿度90%、pH值5~6的条件下生长良好。灵芝为好气菌,子实体培养时应有充足的氧气和散射的光照。 (1)菌种分离和培养:菌种分离可用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加入琼脂20g、葡萄糖20g),高压灭菌后倒入无菌培养皿一簿层,采新鲜灵芝用75%乙醇进行表面消毒,切取菌盖和菌柄之间一小块组织,接种于培养基上,在25~28℃温度下培养3~4天.菌处发出后转管即为母种。母种在PDA培养基上转接扩大培养成原种,即可用来接二级菌种。 (2)栽培方法:人工栽培可采用瓶(袋)栽或段木栽培。①瓶栽和袋栽:以瓶栽较普遍,也可用塑料袋栽。二级菌种培养基成分为阔叶树锯木屑70%,麸皮28%,蔗糖2%,加水调至含水量200%装瓶或袋。高压灭菌后[压力147.1kPa(1.5kg/cm2),2h],接入原种,温度控制在28℃左右,约15~20天菌丝即可长好,即为二级菌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及温度等条件与培养二级种相同,也可用棉籽皮75%,麸皮25%,加水后灭菌,接人二级菌种,在室内暗光下培养,25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瓶和袋。打开瓶盖,温度可控制在26~28℃,相对湿度在85%~95%,在散射光、通气良好的条件下,约45~60天便可完成现蕾、子实体成熟、散撒孢子等过程。②段木栽培:在100ml水中加蔗糖2g,麦麸5g配制成营养液。选硬质树枝截成2cm长小节,放人营养液中煮30分钟,取出后将树枝4份与麦麸和木屑1份混合,装瓶灭菌后接入原种,菌丝长满后即可转接段木。选直径8~15cm的榆、杨、桦、栎、桉、洋槐等树种,秋冬落叶后砍伐,截成段架晒,次年5月下旬接种,在段木含水量40%~45%时,在其上打孔,放入少量木屑菌种后打入菌技,如用纯木屑菌种,加盖后用蜡封孔。接种后码成“井’淳形,高1m,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持温度在25~28℃发菌,并常翻堆使发菌均匀,20~30天发菌结束,将段木横卧地面,用湿沙土覆盖,保持湿度,塑料薄膜覆盖,并搭阴棚,常浇水保湿,越冬加厚盖木,翌年清明前后取出染菌棒,截成15~20cm长节,垂直埋入砂质酸性壤土中,深度为段木全长的2/3~3/4,露出地面3~4cm,加强遮阴、喷水等措施.保持芝场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2个月后即可采收。 段木栽培灵芝,越冬期间仍应保持沙土湿度,防止菌丝脱水死亡,第2年气温回升至25℃以上时再按上述方法管理,较大段木可产灵芝2~3年。
采收加工
子实体开始释放孢子前可套袋收集孢子,待菌盖外线不再生长,菌盖下面管孔开始向外喷射担孢子,表示已成熟,即可采收,从菌柄下端拧下整个子实体,晾干或低温烘干(温度不超过55℃)收藏,并要通风,防止霉变。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子实体伞形,菌盖(菌帽)坚硬木栓质,半圆形或肾形,宽12~20cm,厚2cm,皮壳硬坚,初黄色,渐变成红褐色,有光泽,具环状棱纹及辐射状皱纹,边缘薄而平截,常稍内卷。菌肉近白色至淡褐色;菌盖下表面菌肉白色至浅棕色,由无数细密管状孔洞(菌管)构成,菌管内有担子器及担孢子。菌柄侧生,长达19cm,粗约4cm,表面红褐色至紫褐色,有漆样光泽。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大包淡棕色。菌管淡棕色,断面呈类圆形、卵圆形,直径116~190(~208)μm,内充满担孢子。担孢子褐色,卵形,直径4~7μm,长8.5~11.5μm,一端平截,外孢壁粗糙,具短突起,中央有时可见一大油滴。菌丝体无色,分枝状,有的稍弯曲,直径2.6~5.2μm。
化学成分
灵芝含有13种氨基酸如天门冬氨酸(aspartic acid)、精氨酸(arginine)、色氨酸(trypto-phane)、丙氨酸(alanine)、丝氨酸(serine)等[1]。又含有甘露醇(mannitol),α,α-海藻糖(α,α-tre-ha-lose),硬脂酸(stearic acid),棕榈酸(palmitic)等有机酸及甜菜碱(betaine)[2]。还含有机锗[3]及钙、镁、钠、锰、锌、铜[4]、铁、硫[1]等元素,有机锗被认为是目前较理想的强有力的免疫调节剂。又含有类脂,内有磷脂酸乙醇胺(phosphatidylelhanolamine),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 lcholine)[5]。
灵芝中含有多种多糖类有效成分:一种具抗肿瘤活性的水溶性多糖(polysaccharid-e)GL-1,系由葡萄糖(glucose)、木糖(xylose)和阿拉伯糖(arabinose)按摩尔数比18.8:1.5:1.0所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40 000[6]。另有具降血糖活性的灵芝多糖(ganoderan)A、B、C,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3000、7400、和5800,都各含有一个肽核。灵芝多糖A的肽核含量小于2.6%,多糖部分系由鼠李糖(rhamnose)、半乳糖(ga-lactose)和葡萄糖按摩尔数比0.4:1.0:0.7所组成[7];灵芝多糖B含葡聚糖(glucan)55.1%和肽核44.4%,其氨基酸组成为甘氨酸13.6%,天门冬氨酸12.3%,丙氨酸10.9%,谷氨酸10.3%,苏氨酸9.4%,丝氨酸9.1%,缬氨酸(valine)6.6%,酪氨酸5.5%,亮氨酸4.1%,脯氨酸4.0%及少量其他氨基酸[7];灵芝多糖C含多糖72.5%(其中葡萄糖69.6%、半乳糖2.9%)及肽核25.5%,其氨基酸组成为甘氨酸12.7%,丙氨酸12.5%,丝氨酸11.5%,苏氨酸11.1%,天门冬氨酸9.2%,谷氨酸7.6%,缬氨酸6.6%,酪氨酸5.5%,脯氨酸5.2%,亮氨酸4.0%及少量其他氨基酸[8]。还含有一种具促进核酸蛋白合成代谢作用、改善造血功能的多糖BN3C,从中分离出4种多糖均一体,经确认:BN3C1葡聚糖;BN3C3为由葡萄糖、阿拉伯糖组成的肽多糖(peptidopoly-saccharide);葡萄糖与阿拉伯糖的摩尔数比为4:1,肽的含量为5.4%,由胱氨酸(cystine)、亮氨酸、酪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及微量的精氨酸、赖氨酸(lysine)、蛋氨酸、组氨酸(histidine)所组成[9]。
从灵芝的子实体、菌丝体、孢子粉及发酵液的提取物中也已经分离得到100余种三萜类成分,多数为高度氧化的羊毛甾衍生物,其中许多已经确定结构。此外还含腺苷(adenosine)[10]。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赤芝酊、赤芝发酵浓缩液、菌丝体醇提取液腹腔注射时均可减少小鼠自发活动[1~3];醇提取液可明显增强戊巴比妥钠的中枢抑制作用(翻正反射消失),并有抗电惊厥作用[1]。赤芝发酵浓缩液或菌丝体提取液可增强硫喷妥钠的中枢抑制作用。孢子粉脱脂后的醇提取液对烟碱引起的小鼠强直性惊厥有一定的拮抗作用[3]。赤芝热水浸出液灌服亦可明显减少小鼠自发活动,(ED50为2.65g/kg),并可显著加强戊巴比妥钠的镇静作用。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均表明提高其痛阈[4]。赤芝中分离的腺苷亦可减少小鼠自发活动、提高小鼠痛阈及延长咖啡因中毒死亡发生时间和松弛小鼠骨骼肌[5]。小鼠灌服人工和天然紫芝水煎酒淀沉浓缩液对热烫法和醋  酸扭体法致痛均有明显镇痛作用[6]。灵芝发酵液腹腔注射能抑制小鼠自发活动,增强戊巴比妥钠的中枢抑制作用,并能显著延长辐射热刺激大鼠尾的痛反应潜伏期,有明显镇痛作用[7]。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赤芝酊对高体蟾蜍心脏有强心作用,赤芝发酵液或菌丝体醇提取液对离体蟾蜍心脏也有强心作用,后者作用较强。腹腔注射菌丝体醇提取液对家免在体心脏有强心作用。家兔腹腔注射赤芝酊可使心收缩力加强,心率变化不大,腹腔注射赤芝酊提取液,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兔心电图T波高耸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表明其对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对抗。麻醉猫静脉注射赤芝醇提取液血压立即下降,但维持时间短暂。麻醉兔静脉注射发酵液有短暂降压作用,未见快速耐受。小鼠腹腔注射发酵液或菌丝体醇提取液或灌服赤芝热水浸出物均能提高常压耐缺氧能力[2,4]。小鼠灌服赤芝酊或醇提取液均能提高常压耐缺氧能力[1]。麻醉大静脉注射赤芝发酵总碱(发酵液用生物碱提取方法)使冠脉血流明显增加,冠脉血道阻力和心肌耗氧降低。麻醉猫静脉注射菌丝体醇提物,冠脉血流和脑血流均增加。结扎豚鼠冠脉在前支使S~T段抬高,T波倒置,醇提取液能使其恢复。对离体豚鼠心脏,赤芝发酵总碱和菌丝体醇提取液均能扩张冠状动脉,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冠状血管收缩。赤芝子实体或菌丝体醇提取液腹腔注射可显著提高小鼠心肌摄取86Rb的能力[8]。灵芝发酵液也有此作用,且对离体蟾蜍心脏也有强心作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Wistar大鼠灌服灵芝水浸膏100~200mg/kg,可见血压下降,子实体伞部分具有较强的降压作用,用透析膜分离所获得有效成分,其相对分子质量在10万以上部分,降压作用有持续性[9]。赤芝菌丝体水浸膏静脉注射对麻醉兔和大鼠可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并伴有交感神经传出功能抑制,浸膏并不减少心率,其降压作用系继发于交感神经中枢的抑制[10]。此外,赤芝浸膏能对抗氯化钡引起的室性心率失常,对烫伤大鼠心肌线粒体有稳定保护作用,能提高血浆和心肌。cAMP水平,降低小鼠耗氧量和提高耐缺氧能力[11]。
日本学者证明,赤芝甲醇提取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有降压作用,经分析有效成分为羊毛甾烷(lanos-tane)衍生物,包括灵芝酸S、丹芝醇A和B、灵芝醛A等[12]。并证明甲醇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在体外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有抑制作用,作用最强的是灵芝酸F,其IC50为4.7×10-9mol/L,其余从强到弱依次为灵芝酸H、K、B、C、Y、S,灵芝醇A和B及灵芝醛A[13]。1981年曾有赤芝子实体水提物中分离的成分,其相对分子质量≥100 000,含乳糖、果糖和葡萄糖,具有降压作用[14]。
3.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  紫芝注射液在体外对ADP和胶原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健康人每日服紫芝0.2g共1周,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明显抑制,对胶原诱导者作用较差[15]。心肌梗死或脑梗死患者服灵芝2周,体内外试验均能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服药后对体外血栓形成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6]。赤艺水提取物在体外对凝血酶诱发的牛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腺苷[17]。大鼠灌服赤芝浸膏对实验血小板形成和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均有抑制作用,并能提高人体老化的红细胞变形能力,而对大鼠凝血酶原时间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均无影响[18]。
4.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小鼠气管酚红排泌实验证明,赤芝醇提取液及灵芝发酵液腹腔注射均有祛痰作用。小鼠氨雾引咳法证明,灵芝发酵液腹腔注射有较好的止咳作用[7,19]。赤芝酊、赤芝菌丝体醇提液及浓缩发酵液对组胺引起的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收缩有解痉作用,对组胺喷雾引起的豚鼠“喘息”,腹腔注射赤芝发酵液或菌丝体醇提液只能保护少数动物,但可使“喘息”潜伏期显著延长[1,2]。灵芝发酵液能对抗组胺、乙酰胆碱和氯化钡引起的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痉挛,还能显著抑制抗原引起的卵蛋白主动致敏豚鼠肺释放组胺[7]。赤芝水浸液对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有轻度松弛作用,尚能拮抗过敏反应介质组胺和迟缓反应物质(SRS-A)对气管的收缩作用[20]。
赤芝发酵液氯仿提取物在体外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释放有明显抑制作用,从其分离出的油酸对化合物48/80和A231 87诱导的肥大细胞组胺释放和45Ca摄取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21]。赤芝甲醇提取物在体外能抑制刀豆蛋白A(ConA)和化合物48/80诱发的大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从其中分离出的灵芝酸C和D也能抑制这种组胺释放,其定量可用作该粗制剂的质控标准[22]。
5.对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小鼠腹腔注射赤芝多糖BN3C(即D6)能促进血清、肝脏及骨髓的蛋白质与核酸的合成,加速骨髓细胞分裂、增殖,还能增加小鼠肝匀浆细胞P-450的含量,提高肝脏的解毒功能[23,24]。赤芝浸膏对烫伤动物可增加血浆皮质醇的含量[11]。小鼠腹腔注射赤芝子实体水提液或灵芝多糖A或B 10mg/kg、30mg/kg或100mg/kg,均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对四氧嘧啶诱发的糖尿病小鼠也有显著降血糖作用[25~27]。赤芝孢子粉提取物灌胃能对抗正常小鼠因静脉注射葡萄糖或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还能改善糖尿病小鼠的糖耐量[28]。从赤芝子实体分离的杂聚糖(heteroglycan)对雄小鼠有降血糖作用,但比灵芝多糖作用弱。
6.保肝作用  小鼠灌服赤芝酊能减轻四氯化碳中毒所致的肝病理损害[1]。小鼠灌服紫芝和赤芝的醇提物对四氯化碳所致转氨酶升高有降低作用,后者还可明显降低肝中三酰甘油的蓄积,并能减轻乙硫氨酸引起的脂肪肝,提高小鼠肝脏代谢戊巴比妥钠的功能,促进部分切除肝脏小鼠的肝再生,对洋地黄毒苷和吲哚美辛(消炎痛)中毒,两种制剂有明显的保护作用[29]。小鼠灌胃或腹腔注射赤芝孢子粉醚提取物能显著增强对吲哚美辛(消炎痛)毒性的耐受[3]。大鼠给予赤芝浸膏和谷胱甘肽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以血清转氨酶和脂质过氧化物为指标,显示有明显的保肝作用,组织学检查亦有效,比单用一种药物效果好[30]。
7.对实验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赤芝注射液,对2,4-二氯苯氧乙酸引起的实验性肌强直有明显降低醛缩酶的作用[31]。临床用赤芝孢子粉注射液治疗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及进行性营养不良有一定疗效。刘耕陶等[32]模拟患者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和醛缩酶升高现象,采用豚鼠大腿肌肉匀浆加免疫佐剂给大鼠脚掌注射,每周1次,连续4次,末次注射1周后检查,复制出免疫性肌炎,血清CPK上升,肌肉CPK降低,肌肉变性,炎症浸润。在免疫同时,每日给大鼠注射赤芝孢子粉水提取物1次,共30天,结果血清CPK降低,肌肉CPK升高,肌损害减轻。此外,2,4-二氯苯氧乙酸引起的小鼠实验性肌强直,血清CPK亦上升,注射赤芝孢子粉水提取物亦能使之降低。赤芝子实体对大鼠腿部肌肉匀浆因氧自由基损伤引起的脂质过氧化亦有保护作用,使丙二醛生成量减少,抑制超氧阴离子生成。小鼠皮下注射赤芝孢子粉水提取物3~5天,还可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酸性磷酸酶和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拮抗泼尼松引起的小鼠脾脏DNA生物合成的抑制。提示其有一定的抗炎免疫药理活性[32]。
8.抗氧化、延缓衰老作用  赤芝多糖GLA、GLB、GLC对超氧阴离子(O-)自由基的产生和红细胞脂质过氧化均有抑制作用,并对羟基自由基(·OH)有清除作用,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样活性,是灵芝延缓衰老的重要因素。灵芝多糖对人胚肺二倍体细胞DNA合成和细胞分裂代数的影响,显示BN3B和BN3C有促进DNA合成和延缓衰老的作用[33]。
9.抗炎作用  大鼠灌服人工和天然紫芝水煎酒沉淀浓缩液均可显著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关节肿。灌服人工紫艺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有抑制作用,对角叉菜胶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明显降低作用,可明显抑制棉球肉芽肿形成和渗出液中白细胞游人,使体重明显增加,而对胸腺、肾上腺和脾重量无影响,对大鼠胃粘膜也无损伤作用[6]。
10.抗肿瘤作用  赤芝子实体柄粗提取物对小鼠S180抑制率达87.6%,其成分含多糖和蛋白质[34]。赤芝热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多种多糖给小鼠腹腔注射,对小鼠S180移植性肿瘤有抑制作用[35,36],口服则无效[37]。人工培养赤芝菌丝体中分离的蛋白多糖也能抑制小鼠S180的生长,并对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其脾脏空斑形成细胞数明显增加[38]。认为多糖抗肿瘤作用是通过宿主介导,加强宿主免疫功能的结果而非通过其直接细胞毒作用[36,39]。小鼠腹腔注射从赤芝中分离的多糖GL-1、GL-2、GL-3,每日5~20mg/kg连续10天,对S180抑制率达42%~97%[40]。赤芝中的葡聚糖和杂聚糖均有抗小鼠S180的作用[29,41]。
11.抗放射作用  小鼠经致死量60Co照射可致急性放射病引起死亡。如果照射前灌服赤芝子实体醇提物20天,照射后继续给予2周,能明显降低小鼠的死亡率;如果只在照射后腹腔给予灵芝,虽对60Co的致死作用无影响,但可使动物的平均存活时间延长。表明灵芝对放射损伤有一定防护效应[42]。对雄性小鼠X线照射,灵芝浸膏腹腔注射可预防放射性损伤[43]。
12.免疫调节作用  赤芝中分离的蛋白多糖腹腔注射可使小鼠腹腔渗出液中的细胞、巨噬细胞、多形核白细胞增加,表明有免疫加强作用[44],对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小鼠的脾脏溶血空斑形成细胞数明显增加,此种多糖含半乳糖、葡萄糖和木糖[39]。白介素-2(IL-2)是重要的淋巴因子之一,在免疫调节网络中占重要地位,它主要由T辅助细胞产生,故IL-2的水平间接反映T细胞的功能。研究表明,在试管内,氢化可的松和环孢素A可明显抑制小鼠脾细胞产生IL-2。赤芝热水提取物能明显对抗上述两者的抑制作用,促进IL-2的产生,其作用与浓度相关。整体研究亦证明赤芝可促进脾细胞产生IL-2,即使在同时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条件下,IL-2的产生仍有显著增加[45]。赤芝多糖成分BN3C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可轻微活化小鼠脾细胞,使其进入低水平增殖及IL-2产生,但远不能与ConA相比;当与ConA合用时,显著提高细胞增殖,但IL-2活性降低。BN3C作用的靶细胞有T、B及辅助细胞,BN3C可降低环磷酰胺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46]。灵芝多糖BN3A、BN3B和BN3C在体外均显著增加正常小鼠脾细胞IL-2的产生,可恢复老年小鼠脾细胞产生IL-2的能力,部分对抗氢化可的松或环孢素A对小鼠脾细胞IL-2产生的抑制[47]。赤芝多糖促进IL-2的分泌并增强T细胞功能[48],在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模型中,对环孢素A、氢化可的松、丝裂霉素C、尿嘧啶和阿糖胞苷的免疫抑制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对抗,抑制较轻时可完全对抗使之恢复正常[49]。
从赤芝菌丝体分离到一种免疫调节剂灵芝-8(LZ-8)[8],能使绵羊红细胞凝聚,但对人红细胞无此作用,整体实验时,如给小鼠重复用药可防过敏反应的发生,认为是抗体减少所致[51]。赤芝菌丝体中所含的一种蛋白质对于用牛血清蛋白作抗原致CFW小鼠产生的Ⅰ型变态反应,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该蛋白质,有100%的抑制作用;应用该蛋白处理过的淋巴细胞。Ⅳ型变态反应也减轻(从100%减为20.4%)[52,53]。
赤芝孢子粉醇提水溶部分(GLSE)腹腔注射,对2,4-二硝基氯苯引起的小鼠皮肤过敏反应、SRBC引起的小鼠足的迟发型过敏反应、注射同种异型脾细胞引起的迟发型过敏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体外,对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表明GLSE可抑制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54]。
赤芝菌丝体的碱提取物能激活补体C3,并能激活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增加碳廓清率,也能增加脾脏溶血空斑形成细胞,其有效成分含多糖及蛋白质[55]。
13.其他作用  赤芝孢子粉或赤芝醇提取物均可明显减少毛果芸香碱所致的小鼠流涎,表明具外周抗胆碱作用[3]。赤芝酊或醇提液对离体兔小肠或豚鼠回肠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乙酰胆碱兴奋的小肠,抑制更为显著[1]。赤芝发酵液或菌丝体醇提取液对离体兔回肠平滑肌有明显抑制,对氯化钡、乙酰胆碱和组胺引起的回肠收缩有对抗作用。赤芝发酵液对脑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离体子宫收缩有明显抑制作用[2]。小鼠腹腔注射赤芝热水浸出物3.5g/kg,连续1周,可明显延长小鼠游泳时间[4]。
14.毒性  灵芝毒性较小,小鼠腹腔注射赤芝渗漉液LD50为38.3±1.04g/kg;赤芝热醇提取液腹腔注射,小鼠的LD50为6.75,灌胃的MLD为165g/kg。冷醇提取液毒性更小,每日给大鼠灌胃1.2g/kg及12g/kg,共30天,对生长发育、肝功能、心电图等均无中毒表现。犬每日灌服冷醇提取液12g/kg,共15天,再给热醇提取液24g/kg,共13天,指标与大鼠同,结果也类似,病理切片亦未见异常[56]。
人工培养灵芝经醇提取物制成的注射液经豚鼠试验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有报道患者应用后轻者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心慌、胸闷、喉头水肿等,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故临床应采用口服[57]。
性味
味辣、麻,性热。人冷经、慢经。 《贵州中草药名录》:“味淡,性温。”
功效
益气血,安心神,健脾胃。
主治
主治虚劳,心悸,失眠,头晕,神疲乏力,久咳气喘,冠心病,矽肺,肿瘤。 《贵州中草药名录》:“补肾宁心,壮骨,抗癌。治神经衰弱,胸痞,胃炎,肝炎,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研末,2~6g;或酒浸。
注意事项
实证慎用。
附方
1.治口疮灵芝研碎,桐油调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2.治胃痛灵芝研末,每次服3g,治积年胃痛。(《苗族医药学》)
制剂
日晒防治膏。详见附篇一国家标准民族药(苗药)品种第143号。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候翠英.中草药通讯,1979,10(6):4
[2]侯翠英,等.植物学报,1988,30(1):66
[3]Chiang H C,et al.C A,1987,107:141218s
[4]Shin H W,et al.C A,1986,105:29874k
[5]Yeh S F,et al.C A,1987,107:233058t
[6]Mayazaki T,et al.Chem Pharm Bull,1981,29(12):3611
[7]Mikino H,et al.Planta Med,1985,51(4);339
[8]Tomoda M,et al.Phytochemistry,1986,25(12):2817
[9]何云庆,等.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9,21(3):225
[10]Yoshimasa K,et al.C A,1988,108:216267p
药理
[1]北京医学院药理教研组.北京医学院学报,1974,(4):246
[2]北京医学院药理教研组,北京医学院学报,1975,(1):16
[3]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药理室.中华医学杂志,1977,57(10):607
[4]林春,等.中成药,1992,14(7):31
[5]Kasahara Y,et al.C A,1988,108:216267p
[6]万阜昌,等.中国中药杂志,1992,17(10):619
[7]林志彬,等.北京医学院学报,1978,(4):216
[8]北京医学院药理教研组.北京.医学院学报,1976,(2):80
[9]宫崎利夫,等.天然医药品学.朝仓书店,1988:163
[10]Lee S Y,et al.Chem Pharm Bull,1990,38(5);1359
[11]彭华民,等.中草药,1986,17(4):165
[12]Motigiwa A,et al.C A;1987,107:46275z
[13]Morigiwa A,et al.Chem Pharm Bull,1986,34(7):3025
[14]Morinaga Milk Jndustrt Co,Ltd.C A,1981,95:138615w
[15]陶军,等.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1):42
[16]陶军,等.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1,20(3):186
[17]Shimzu A,et al,Chem Pharm Bull,1985,33(7):3012
[18]王珏英,等.中成药,1992,(3):28
[19]林志彬,等.药学学报,1979,14(3):183
[20]江明华,等.中成药,1991,13(1):24
[21]Tasaka K,et al.C A,1988,108:198020w
[22]Kohda H,et al.Chem Pharm Bull,1985,33(4):1367
[23]丛静,等.北京医学院学报,1980,12(3):209
[24]关洪昌,等.北京医学院学报,1981,13(4):261
[25]Hikino H,et al.Planta Med,1985,(4):339
[26]Tomoda M,et al.Phytochenistry,1986,25(12):2817
[27]Hikino H,et al.C A,1986,104:174637u
[28]章灵华,等.中草药,1993,24(5):246
[29]刘耕陶,等.药学学报,1979,14(5):284
[30]Byun S H,et al.C A,1988,108:68948u
[31]刘耕陶,等.药学学报,1980,15(3):142
[32]刘耕陶,等.中国药理学通讯,1992,9(3):4
[33]李荣正,等.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1,23(6):473
[34]Kim B K,et al.C A,1981,95:93841z
[35]Mizuno T,et al.C A,1987,107:64716y
[36]Mizuno T,et al.C A,1984,101:226886j
[37]Mizuno T,et al.C A,1986,104:135927u
[38]Kang C Y,et al.C A,1981,95:144002m
[39]Hyun J W,et al.C A,1991,114;160396j
[40]Matsμmoto Y,et al.Chen Pharm Bull,1981,29(12):3617
[41]Mizuno T,et al.C A,1989,111:33186d
[42]林志彬,等.北京医学院学报,1979,(2):134
[43]Hsu H Y,et al.Amer J Chin Med,1990,18(1):61
[44]Shin H W,et al.C A,1986,105:29874k
[45]张罗修,等.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10):613
[46]谢大为,等.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85,5(1):8
[47]马莉,等.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1,23(5):416
[48]雷林生,等.中药药理通讯,1992,9(3):24
[49]雷林生,等.中药药理通讯,1992,9(3):25
[50]Murasugi A,et al.J Biol Chem,1991,266(4):2486
[51]Kino K,et al.J Biol Chem,1989,264(1):472
[52]Sumio H,et al.C A,1991,11480063h
[53]Tsunoo H,et al.C A,1989,111:146808b
[54]章灵华,等.中国药理通讯,1992,9(3):29
[55]Lee J W,et al.C A,1991,115:21813a
[56]北京医学院药理教研组.中草药通讯,1974,(4):260
[57]西安市药品检验所.药学通讯,1980,15(1):48
现代临床研究
[1]广东省河源县卫生局科研小组.新中医,1974,(3):38
[2]刘祝尧.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2):122
[3]北京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中西医结合小组.北京医学院学报,1977,(2):85
[4]富慧谛,等.中医杂志,1981,(6):22[5]王芷沅,等.中医杂志,1983,(6):52
苗药名出处
贵州黔东南地区
参考
《中华本草》苗药卷
热门图文